甘肅武山:渭水河畔迎豐年
日期:2025-09-24 14:43:11
秋分時節,武山大地瓜果飄香。渭水河畔,處處都是豐收的畫面,洛門牟坪矮化密植園里,花牛蘋果掛滿枝頭;溫泉貢米顆粒飽滿;大南河的蒜苗綠意盎然;新改造完成的蔬菜大棚里,豆角成串、番茄泛紅;馬力遠中萬畝玉米又迎來豐收年,農民們迎來了最甜蜜的收獲季,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22日,甘肅省武山縣慶祝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縣人民廣場舉行。這個位于甘肅東南部的小縣城,正以其獨特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特色產業:小蔬菜成就大產業
武山素有“蔬菜之鄉”美譽。在豐收節特色農產品展銷區,來自15個鄉鎮的優質農產品琳瑯滿目:龍臺冷水魚、四門食醋、沿安土蜂蜜、灘歌黑木耳、榆盤土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武山蔬菜。
“我們縣的蔬菜不僅銷往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精深加工農產品還出口到越南等國家。”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自豪地說,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4.6萬畝,產值25.7億元。
在洛門鎮劉坪村產地市場,又一車香菜滿載發車,每天有20噸蔬菜從這里走向城市。“今年蔬菜行情好,種菜雖然累,但收獲滿滿。”看著滿載蔬菜的貨車駛向遠方,洛門鎮劉坪村村民劉金海臉上寫滿笑意。
轉型升級:產業發展量質齊升
武山縣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拔節生長、傳統產業煥發新機。持續做大做強現代農業,高原夏菜和“甘味”生豬兩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續展綠色食品A級產品5個,新建蔬菜鋼架大棚2405畝,蔬菜種植面積達24.6萬畝、產值25.7億元;生豬屠宰及肉類精深加工、生物菌肥項目即將投產,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4個,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富民產業,種植豆角6萬畝、中藥材4.8萬畝,改造提升低質低效果園2000畝,洛門鎮躋身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行列。
“今年,我們在楊坪和王門兩個村搭建改造完成400多畝設施蔬菜鋼架棚,按照產業園區統一規劃,主要種植架豆和韭菜等蔬菜作物,提升群眾的收入每戶達到兩萬元以上。”馬力鎮楊坪村黨總支書記頡耀強介紹。
科技賦能:從“靠天吃飯”到“智能種植”
在活動現場的智慧農業展區,一臺臺智能化農機設備引人注目。武山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服務中心干部王愛華指著眼前的精準灌溉系統介紹:“這套系統能夠根據土壤濕度自動調節水量,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40%以上。同時,微耕機、除草機、點播機和農用無人機等設備的普及應用,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深受農民歡迎。”
近年來,武山縣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68項。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2.4萬畝,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2%。
鄉村振興:美好生活成色足
豐收節不僅是慶祝豐收的節日,更是展示鄉村振興成果的窗口。今年以來,武山縣深入實施“一線六圈”城鄉振興計劃,統籌各級財政銜接資金3.57億元,建成26個示范村,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345戶,集中攻堅開展村容戶貌整治提升,和美鄉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扛牢糧食安全責任,2.4萬畝高標準農田加快建設,撂荒地整治利用常態化開展,種植夏糧24.2萬畝、產量達5.48萬噸。
在嘴頭鄉吳莊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里白墻灰瓦的民居整齊排列,新硬化的道路通到每家每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統讓曾經的爛泥路再也不怕雨污。村里的老人悠閑地在新修的廣場上下棋,“村里環境變好了,回村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豐收,不是終點,而是新希望的開始。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聯系我們
全國服務熱線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匯源智能產業園